最新消息
醫療新聞
享受美好的假期 , 您準備好了嗎 ? 傳染病預防、預防針施打時程及藥物準備
2019/10/2大部分的疫苗都在2週後達到最大保護效力,所以建議在出國前2~4週到旅遊門診由醫師評估預防針接種,而且疫苗的副作用通常也會在2週內會產生,在出國前保有至少2個星期的疫苗注射後觀察期
洗腎王國的另一個選擇~腎臟移植
2019/9/27根據2017年美國腎臟資料登錄系統(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,USRDS)的報告,台灣末期腎臟病(End Stage Renal Disease,ESRD)盛行率和發生率高居世界第一。腎臟替代療法可分為血液透析、腹膜透析和腎臟移植
走出黑暗的幽谷 迎向彩色的人生~活體肝臟移植
2019/9/19依據衛生福利部死亡原因統計,每年約13,000人死於慢性肝病、肝硬化及肝癌,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全國主要死因的第10位,肝癌則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。「肝病」長久以來都是臺灣的「國病」之一。
盛夏溼熱罩頂 足癬趁勢崛起
2019/8/1足癬俗稱香港腳,為一發生於足部的表淺黴菌感染,常在高溫潮溼的夏天惡化。足癬在早期多於趾縫間出現濕爛、皮裂或水泡等症狀,若合併細菌感染則可能長膿皰及散發臭味,甚至會出現局部紅腫熱痛等軟組織感染的現象。
腹膜炎難纏 兩大族群要提高警惕
2019/7/22腹膜炎的主要表現是腹痛及發燒畏寒,可能伴隨噁心、嘔吐、腹瀉或是便祕等輕微腸胃不適的症狀,嚴重者可能出現呼吸喘促、寡尿、低血壓,甚至休克死亡。誘發腹膜炎的病因包括腹內臟器的急
預防癌症上身 我們可以這樣做
2019/3/5癌症發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基因遺傳、年紀大、感染、不當食物調理與儲存、紫外線、游離幅射、菸草、酒精、檳榔、空汙、石棉、肥胖、少活動、不健康飲食(如:高油、油炸、燒烤、低纖)等。多數癌症的發生往往是多種因子交互影響而成,例如特定的遺傳體質...
肝臟損傷指標 GOT與GPT的判讀
2019/2/13GOT與GPT是健康檢查重要的檢驗項目,是肝臟有無損傷的指標,因此常被稱為「肝功能」(其實是不好的誤用),這兩個指數的涵義也常常困擾著大家。GOT與GPT數值正常不代表肝臟一定沒有問題,臨
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迎戰乳癌
2018/12/21醫師,接下來我該怎麼辦?還有藥物可以幫我治療嗎?」這是已接受藥物治療但癌細胞仍持續擴散的乳癌末期患者,最常發出的無助吶喊,也是乳房外科醫師最棘手的問題。現在先來看看乳癌對女性健康的影響究竟有多大!做免疫細胞治療嗎?」常有乳癌病人這麼問。細胞
經痛月月來襲 常見的藥物治療與處置
2018/9/26經痛又稱生理痛,是年輕女性最常見的問題。主因是月經來時,子宮會分泌前列腺素,誘發子宮收縮,以便將經血排出,但前列腺素除了會使子宮收縮,還可能促進腸子蠕動而導致腹瀉,並可能促進胃部收縮而出現噁心想吐等症狀。同時,前列腺素也可能會引發頭部血管不
肝臟不可肥滋滋 緩速減重最利肝
2018/8/21脂肪肝在臺灣的盛行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。脂肪肝又分酒精性與非酒精性兩種,根據近年來的流行病學調查,國人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盛行率在12-37%之間,若為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0的病態肥胖人士,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盛行率更高達80%。